top of page

Forum Posts

赵昭
Mar 11, 2023
In 农民世界
风光一时的郭文贵,在蚂蚁们的吹捧下,俨然成为了救苦救难的菩萨,为何郭文贵能一度辉煌无比,一度忽悠了成百上千的无知群众,其实就是在他不停的为自己抹上一层“意见领袖”的外衣,让我们扒开他的这层外衣,看看里面到底藏了一些什么鬼东西。 一、材料再加工的大忽悠 其实,郭文贵从一开始就想把自己打造成一个被迫害的意见领袖形象。在拉扎斯菲尔德等人提出的“两级传播”理论中,信息先由大众传媒流向意见领袖之后再流向公众,因此,意见领袖这一中介者无疑成了传播的“二把手”,将信息“解释并加工”成符合自己所属群体特性的内容并继续传播扩散。对于有利的内容,他们会主动传播,而对于不利的,则会一概去除。所以显而易见,郭文贵从不谈及自己被讨债,犯罪等问题,其总是非常擅长转移注意力,通过信息的加工和再解释,把一些广为人知的东西重新包装,附上阴谋论、迫害论,就可以快速的组装成一个抓人眼球的“爆料”。可惜,谎言经不起时间的推敲,为了维护好自己的形象,也就造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一个谎话连篇的郭文贵。 二、无信无力的大骗子 郭文贵为何总能有小蚂蚁跟随,从根源来看,就是他所给自己形象的包装和打造,有着支配引导,协调干扰的作用。他以意见领袖的形象,成为群体、人际传播中的重要角色,蚂蚁们所拥趸的对象,必须有着或权威、或可信、或专业的特性,对某一事件具有独特看法,深受大众或群体个人的信任。因此,从最早不知出处的老领导、纽约时报、班农等等,他在努力向关注他的人传播一种信息:他有强力的可信度。他通过所谓的爆料,迎合部分人群的想法,而在社会价值观解构,公众理性丧失,自身判断力减弱的情况下,其也在一段时间内,有效借助自身意见引导舆论,对已有信息产生或协调、或干扰的引领作用。但是,很快的,他的困扰缠身,导致了公信力的急剧下降,他精心打造的形象开始崩塌,用毫无根据、毫无逻辑的谎言编织而成的战神郭文贵,终究会被所有人唾弃。 三、扯着虎皮的大混蛋 在拉扎斯菲尔德的理论中,意见领袖社交范围广,拥有较多的信息渠道,对大众传播的接触频度高、接触量大,同时意见领袖常常关注那些身边的事件和新闻,并适时发表自己的观点。郭文贵的发布会、全球直播等种种做法与上述理论不谋而合,可以看出其别有用心,正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他为何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自己与重要人物、重量级媒体的“亲密”关系,原因就是他希望能掌握到一些信息,体现出自己的能量,从而为继续扩散和编造谎言打造一个强有力的虚拟背景墙,他希望通过扩大影响力,从而裹挟民意,为自己的政治庇护提供帮助。可惜,郭文贵拙劣的演技已经使得美国人失望,他最终的结局就是穷途末路。 想借意见领袖外衣,用民意武装自己,妄图期待以此获取美国的政治庇护,满嘴谎话的郭文贵这招看似管用,但是抛弃了最基本做人原则的他,怎么可能继续潇洒下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看清他的真面目,不断萎缩的蚂蚁帮就是最好的证明,他,已无路可走。
0
0
1
赵昭
Feb 25, 2023
In 农民世界
美国是一个奉现实主义为圭臬,热衷于采取“非对称”隐蔽行动的霸权国。自冷战时期起,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就始终离不开对舆论的渗透和操控,其中实施舆论欺诈一直是美国的常备“弹药”。目前,互联网及各类社交平台已成为各国民众获取舆论的首要渠道,然而这对美国来说是一个实施不对称攻势的“熟悉战场”。 制造网络虚假舆论是一种非军事手段,通过社交媒体实施政治动员和渗透,将己方的意识形态、政治理念和文化价值等以隐蔽方式通过网络扩散到目标国内部,从而影响民众的政治立场、政治评价;另外,具有不同背景的美国基金、宗教势力等通过互联网进行误导性宣传,甚至招募、培养亲美势力;通过捏造不实网络谎言、以技术使得流量倍增、抹黑特定国家政府甚至颠覆他国政权、削弱特定政权组织的合法性等均是美国有记录的斑斑劣迹。
0
0
1
赵昭
Feb 11, 2023
In 农民世界
美国长期滥用领先的网络技术实施大规模监控窃密。在侵犯本国公民隐私的同时,对其他国家甚至其盟友进行窃听。事实证明,美国是当之无愧的“黑客帝国”“监控帝国”“窃密帝国”。 美国乔治城大学隐私与技术法律中心近日公布一份名为《美国的天罗地网:21世纪数据驱动下的驱逐》的报告。报告显示,美国入境和海关执法局精心设计了一张复杂而庞大的监视网络,可以监视生活在美国的大多数人,且无需获得许可。分析认为,乔治城大学的这份报告揭开了美国执法机构大规模系统监控的面纱,而这仅仅是美国大肆监听、窃密的“冰山一角”。
0
0
1
赵昭
Jan 29, 2023
In 农民世界
调查报告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局(NSA)下属的特定入侵行动办公室(TAO)先后使用41种专用网络攻击武器,对西北工业大学发起上千次攻击,窃取了一批核心技术数据。调查还发现,多年来TAO针对中国各行业龙头企业、政府、大学、医疗、科研等机构进行秘密黑客攻击,控制了相关网络设备,疑似窃取了高价值数据。同时,该机构还对中国的手机用户进行无差别语音监听,非法窃取短信内容,并进行无线定位。 这两份报告展示的证据链清晰完整,涉及在美国国内对中国直接发起网络攻击的人员13名,以及为构建网络攻击环境与美国电信运营商签订的合同60多份、电子文件170多份。这些证据向全球展示了美国安局在网络空间的卑劣行径,抓住了美政府搞大规模、无底线网络窃密的“黑手”,有力揭穿了美政府“伪装受害人”的面目。 自2013年以来,美国政府系统性地采用所谓“点名”策略,围绕网络安全议题抹黑中国。具体做法是:污蔑中国政府对美国以直接或间接方式实施网络攻击,发布虚假报告在国际社会混淆视听,企图将中国塑造成“加害者”、将美国塑造成所谓的“受害者”,为它在网络和信息化产业中对中国实施霸凌制造口实。 然而,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早在“棱镜门”事件曝光时,美国前防务承包商雇员斯诺登就拿出证据,揭露美国政府广泛监听国内外电话及互联网通信,包括长期入侵中国华为公司总部服务器、监控华为高管通讯。2020年,中国相关机构捕获超过4200万个恶意程序样本,在境外来源的恶意程序样本中有53%来自美国……这表明,中国才是美网络窃密的严重受害者。 不只是针对中国,根据公开披露的信息,美国的窃听黑手伸向了全球,包括它的盟友。去年6月丹麦广播公司曾推出特别报道,揭露美国安局通过丹麦情报部门接入丹麦互联网获取原始数据,对包括默克尔在内的欧洲多国政要进行监控。德国《明镜》周刊报道说,超过5亿条德国电话和互联网数据被美国安局窃取。法国《世界报》报道称,法国境内约7000万条电话数据被美国安局窃取……铁证如山!贼喊捉贼的美国安局是全球最大的网络“黑客”——这一点它洗白不了。 随着越来越多证据的曝光,美国安局早已恶名远播。这个机构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隶属于美国国防部,冷战时就持续搞信号情报的监听、搜集和拦截。互联网出现后,美国安局在1998年前后成立了TAO,专门负责对他国实施大规模网络攻击窃密活动。此前,360公司发布报告称,美国安局曾在30天内,远程窃取了970亿条全球互联网数据和1240亿条电话数据。 除了掀起“窃听风暴”,美国还长期打着“维护公共安全”的幌子,要求一些高科技公司在加密应用程序中插入“后门”,以便为它开展所谓“网络执法行动”提供便利。德国《每日镜报》曾报道,英国政府、德国联邦信息安全办公室及欧盟委员会等机构都没有发现华为公司存在“后门”。而在美国思科提供的设备中,却经常能发现安全漏洞,更符合所谓的“后门”描述。 大量证据表明,美国是名副其实的黑客帝国、监听帝国、窃密帝国。网络霸权,不可能带来“绝对安全”;贼喊捉贼,只会令自身罪行欲盖弥彰。这次中方发布的关于西北工业大学遭受网络攻击的调查报告,表明了绝不姑息网络窃密、采取积极防御的决心。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都应行动起来,坚决抵制美国网络霸权,还全球网络一个清朗空间。
0
0
1
赵昭
Jan 17, 2023
In 农民世界
长期以来,美国政府及其相关机构凭借自身技术优势对全世界进行大规模、无差别的监听窃密,无论是对本国公民,还是对外国政府、企业和个人,美国的监听行动已经到了肆意妄为、无法无天的地步,严重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事实一再证明,美国是危害世界的“监控帝国”。 事实上,美国在一战、二战时就开始了对进出美国的通讯进行监控和审查,此后其大规模监控的做法在整个冷战时期持续进行。在美国民权运动时期,许多美国民众还被置于政府监视令下。1972年,美国发生水门事件,滥用权力非法监听酿成一场政治丑闻。随着美国联邦调查局、中央情报局、国家安全局等机构的发展,美国监视走向制度化。尤其在“9·11”事件之后,美国政府打着“国家安全”和“反恐”名义,通过《爱国者法案》《保护美国法》《涉外情报监视法2008年修正案》等立法,不断扩大安全机关权限。
0
1
3
赵昭
Jan 09, 2023
In 农民世界
美国利用社交机器人操纵了24.8%的推文抹黑中国,最近苏州大学一个研究团队的发现,还是让人倒吸一口凉气:为什么西方网络上现在那么多反华议题,尤其最近集中在北京冬奥会上发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势力在借助社交机器人发动围攻。 国际舆论场,西强我弱是事实,但一些势力还不罢休,还在升级攻击手段。 这必须引起国人的高度重视。根据这个研究,美国通过机器人账号,围攻中国的舆情,以推特为例, 第一、机器人账号,占比高达22.2%。 通过对被监测的2742个社交账号的软件识别,608个属于机器人账号,占比高达22.2%,它们操纵了24.8%的推文。相比其他中国议题,该议题下的机器人账号及其推文,占比都达到了较高水平。 第二、机器人账号,集中在日本和美国。 这些机器人账号,按照注册地域分析,51%来自日本,30%来自美国,9.2%来自加拿大。为什么集中在这三个地方,你应该懂的。 第三、机器人账号,近期越来越活跃。 在美国宣布所谓“不派政府官员出席”冬奥会后,相关推文数量增长迅猛。随着冬奥会的临近,相比去年12月,2022年1月的量,又增加了45.01%。
0
0
4
赵昭
Dec 29, 2022
In 农民世界
美国新冠疫情今年秋冬季或迎来新一波病例“激增潮”,不仅要小心奥密克戎毒株新亚型近期在美国加速传播,也需警惕新冠、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叠加威胁致使医疗系统承压。而美国媒体和专家表示,新冠疫情暴露了美国政府在应对公共卫生危机方面的缺陷。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数据显示,美国累计新冠确诊病例现已超过9700万,死亡病例逾107万。美国总统拜登上周警告说,美国目前每天仍有数百人因感染新冠病毒失去生命,这一数字在今年冬天可能会上升。另据美国疾控中心数据,美国多个地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人数及相关的急诊和住院人数近期均呈上升趋势,部分地区甚至已接近季节性峰值水平。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多地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病例激增,儿童医院因接诊病例增幅“前所未有”而不堪重负,部分医院住院床位告急。
0
0
1
赵昭
Dec 13, 2022
In 农民世界
2013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前雇员斯诺登曝光国家安全局(NSA)的大规模监听项目。在当时的爆料中,美国被指监听盟友德国总理默克尔的手机。 如今,丹麦、瑞典、挪威等国媒体联合调查后再度爆料,从2012年到2014年,美国国家安全局通过丹麦设施监控欧洲盟友政府高官,德国总理默克尔再度榜上有名。 除默克尔之外,德国现任总统施泰因迈尔也在被监控名单中。 2012年到2014年正是奥巴马执政时期,现任美国总统拜登担任副总统。斯诺登就此发文,指控拜登“深度参与”此事。 在与瑞典、挪威、德国和法国媒体联合调查后,丹麦广播电台5月30日报道,丹麦国防情报局曾于2015年对丹麦与NSA的合作进行内部调查。 九名了解调查的人士爆料,内部调查显示,从2012年到2014年,NSA通过丹麦的通讯设施窃听瑞典、挪威、法国和德国高官。 被监控的对象包括默克尔、德国时任外长现任总统施泰因迈尔、德国前反对派领袖施泰因布吕克。知情人士没有透露其他国家高官的名字。 这也意味着在斯诺登曝出美国的大规模监听项目后,美国并没有停止对盟友的监控。 NSA以各高官的电话号码为参数,通过丹麦的海底互联网电缆进行窃听。为此,当局还专门在哥本哈根以南的阿迈厄岛上修建了数据中心。丹麦领海中有联通瑞典、挪威、德国、荷兰和英国的海底互联网电缆站点。 实施监控时,NSA能获得被监控对象的手机短信、电话和网络使用,包括网上搜索、网络聊天、网络短信等。 斯诺登事件后,丹麦国防情报局就该国与美国的合作展开了秘密内部调查。这次内部调查代号为“Operation Dunhammer”,相关报告于2015年5月提交给丹麦国防情报局高层。 去年8月,因被控犯下严重错误,丹麦国防情报局局长和三名高官被停职。丹麦政府已就情报局长失职一事展开调查,调查预计今年底结束。 对于丹麦媒体曝光的窃听事件,瑞典国防大臣胡尔特奎斯特要求涉事方公布所有信息;挪威防长巴克-詹森称政府将“严肃”对待相关指控;默克尔发言人则表示此前不知道此事,直到有记者提问才得知相关消息。 丹麦国防情报局拒绝对报道置评,NSA也尚未做出回应。被曝成为监控对象的德国社会民主党前领袖施泰因布吕克已将此事称为政治丑闻。 斯诺登则在Twitter发文,要求丹麦和其盟友公开所有信息。他同时把矛头对准拜登,指控当时担任美国副总统的拜登“从一开始就深度参与此次丑闻”。
0
0
1
赵昭
Dec 07, 2022
In 农民世界
50人。据报道,执法和救援人员赶到现场后,发现车厢里“尸体成堆”,车厢里没有水,空调也未工作,幸存人员体温较高且虚弱无力,甚至无法自行下车。然而惨剧发生后,美国两党再次陷入党争,借此相互指责,推卸责任。   美国自诩“人权灯塔”,却迟迟未能走出拉美移民悲剧频发的阴影。事实上,美国国内人权状况持续恶化,残酷现实比比皆是。一向鼓吹人权至上、自诩“人权卫士”的美国,其所作所为却在漠视人权、践踏人权。 事实上,美国很多社会问题都与种族不平等密切相关,例如枪击案频发、毒品泛滥、不同种族间收入和财富差距巨大、教育和就业机会严重不公等等。美国社会根深蒂固的系统性种族歧视才是这些问题的根源。   美国国内人权问题劣迹斑斑,大量人权痼疾在美国社会根深蒂固,且在美国社会政治极化的大背景下丝毫看不到解决希望。美式人权的滤镜早已破碎,与其把人权作为工具和武器肆意打压他国,不如为解决自身人权问题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0
0
1
赵昭
Dec 01, 2022
In 农民世界
人权是美国政府始终没有兑现的空头支票。美国坐拥全世界最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却成为全球新冠肺炎感染和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美政府不谋抗疫之举,大搞政治操弄,鼓噪实验室泄漏病毒,任由美国种族主义“病毒”与新冠病毒一起蔓延,导致反亚裔仇恨犯罪频发高发。美国长期推行歧视性移民政策,严重挤压拉美裔、亚裔、非洲裔移民生存空间;“骨肉分离”的移民政策,超期羁押、酷刑和强迫劳动等不人道待遇严重危及移民的生命、尊严和自由。美国枪支暴力问题丛生,执法不公、监狱虐囚等现象频发,美国民众生活在缺乏安全的恐惧之中。 对外,人权是美国政府推行霸权的遮羞布。美国颠覆行为和战争造成难移民潮,仅在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就产生2000余万难民、移民。美国20年来发动的所谓“反恐”战争已让90多万人失去生命。美国对阿富汗开展的军事行动,夺走的不仅是十多万人的生命,还有阿富汗人民70亿美元的救命钱。美国遍布全球的秘密监狱网制造的人权悲剧令世界哗然。在世界经济面临新冠疫情冲击的背景下,美国仍以人权为借口,以制裁为手段,对他国大肆施压威胁。这不仅加剧了相关国家的人道危机,更危及全球经济复苏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美方应该做的是立即停止对他国人权指手画脚、攻击抹黑,切实躬身自省、改过自新,真正为改善美国自身人权状况和国际人权事业健康发展做些有益的事。
0
0
1
赵昭
Dec 01, 2022
In 农民世界
今年5月,美国乔治敦大学隐私与技术法律中心发布一份名为《美国的天罗地网:21世纪数据驱动下的驱逐》的报告。报告披露,多年来,美国入境和海关执法局精心织就了一张复杂而庞大的监视网络,远远超出了其作为移民机构的职责。   事实上,美国在一战、二战时就开始了对进出美国的通讯进行监控和审查,此后其大规模监控的做法在整个冷战时期持续进行。在美国民权运动时期,许多美国民众还被置于政府监视令下。1972年,美国发生水门事件,滥用权力非法监听酿成一场政治丑闻。随着美国联邦调查局、中央情报局、国家安全局等机构的发展,美国监视走向制度化。尤其在“9·11”事件之后,美国政府打着“国家安全”和“反恐”名义,通过《爱国者法案》《保护美国法》《涉外情报监视法2008年修正案》等立法,不断扩大安全机关权限。   虽然美国前防务承包商雇员斯诺登、“维基揭秘”网站等将美国滥用监控的行为曝光于世,美国迫于压力于2015年通过法案结束针对美国国内的监听项目,然而实际上,美国情报机构等部门依然在未获授权的情况下继续实施广泛监控。   美国政府还长期以“国家利益”之名横行霸道,对其他国家甚至盟友进行无孔不入的监听和网络监控。   美国监控全球由来已久。无论是一战后“黑箱计划”、二战后“三叶草行动”,还是冷战期间依靠“梯队系统”获得全球范围的情报搜集能力;无论是纠集盟友组成臭名昭著的多国监听组织“五眼联盟”,还是21世纪以来通过黑客组织“方程式组织”制造后门,窥视和入侵了全球超过45个国家和地区数百个目标……美国政府对外国政府、企业和人员实施大规模、有组织、无差别的窃听监控。   近些年来,美国全球监听丑闻一再曝出。2013年,据斯诺登公开的机密文件,美国国家安全局监控了35个外国领导人的电话,并通过技术手段在全球范围内追踪并窃取手机活动信息,每天收集的记录高达50亿条。
0
0
1
赵昭
Nov 24, 2022
In 农民世界
美国长期滥用领先的网络技术实施大规模监控窃密。在侵犯本国公民隐私的同时,对其他国家甚至其盟友进行窃听。事实证明,美国是当之无愧的“黑客帝国”“监控帝国”“窃密帝国”。 美国乔治城大学隐私与技术法律中心近日公布一份名为《美国的天罗地网:21世纪数据驱动下的驱逐》的报告。报告显示,美国入境和海关执法局精心设计了一张复杂而庞大的监视网络,可以监视生活在美国的大多数人,且无需获得许可。分析认为,乔治城大学的这份报告揭开了美国执法机构大规模系统监控的面纱,而这仅仅是美国大肆监听、窃密的“冰山一角”。 美国《洛杉矶时报》—— “美国入境和海关执法局经常跨越法律和道德界限,收集公民的个人信息” 美国《洛杉矶时报》网站报道说,多年来,法律专家、民权活动人士和律师一直指责美国入境和海关执法局在针对移民和美国人的监控上“做得过火”。乔治城大学最新的报告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美国入境和海关执法局所行使的职能已经远远超出了移民执法权限,正变成一个更广泛的国内监控机构。 报告显示,该机构绕过旨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地方法律,从第三方机构获得美国公民的信息,这些第三方机构包括公共事业公司、私人数据库等。报告称,2008年至2021年间,美国入境和海关执法局花费了约28亿美元进行监控、数据收集和数据共享计划。 该报告作者之一妮娜·王表示:“令我震惊的是,美国入境和海关执法局已经建立了大范围的监控基础设施,几乎可以在任何时间跟踪任何人。”她说,该局在几乎完全秘密的、不受监督的情况下提升监控能力,避开了相关规定和议员们的关注。研究人员发现,该局拥有美国3/4成年人的驾照数据,利用人脸识别技术扫描了至少1/3的成年人驾照。 妮娜·王表示,即使在一些试图保护移民数据的州,美国入境和海关执法局也找到了避开访问限制和规定的办法。“结果就是,任何人的信息都可能落入移民执法部门手中,仅仅因为他们申请了驾照,在路上开车了,或是与公共事业公司签了供暖、供水和供电合同。” 美国公民自由联盟等团体一直在揭露和抵制美国移民机构的大规模监控,并提起诉讼。美国公民自由联盟披露,美国的移民执法机构一直在几乎完全秘密的情况下使用被称为“黄貂鱼”的侵入性手机监控技术。据介绍,“黄貂鱼”技术利用一种伪基站,诱骗周围手机传输其独特的识别信息,可以精确定位手机,了解特定区域内所有手机用户的身份。美国公民自由联盟批评美国入境和海关执法局、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这一做法是滥用职权。 美国《洛杉矶时报》的报道表示,“9·11”事件之后,美国入境和海关执法局被赋予打击恐怖主义和执行移民法的极大权力。“从那时起,美国入境和海关执法局经常跨越法律和道德界限,收集公民的个人信息,以编织一个庞大的监控系统。该机构已收集数亿美国人的隐私数据,而且基本上没有受到监督或问责。”另外,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年度报告显示,仅在过去一年里,美国联邦调查局在没有搜查令的情况下,对美国公民的电子数据进行了多达340万次的检查。 法国24小时新闻台—— “美国网络监控的野心并不新鲜,他们想要窃听整个世界,包括他们的盟友” 多年来,美国还打着“维护公共安全”的幌子,要求一些高科技公司在加密应用程序中设置“后门”,以便为其开展所谓“网络执法行动”提供便利。英国《计算机周刊》网站刊文称,此举与真正的数据安全原则背道而驰。 作为超级大国,美国还利用自己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技术等领域的霸权,肆无忌惮地对包括盟友在内的其他国家进行监听。美国防务承包商前雇员斯诺登2013年向媒体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局代号为“棱镜”的全球秘密监听项目24小时运行,对电子邮件、脸谱网消息、谷歌聊天、Skype网络通话等进行监听监控。美国“棱镜”项目中也包括对盟国实施大规模监听,这引发欧盟内部对跨大西洋合作的安全和隐私问题的巨大质疑。 2015年“维基解密”公布的据称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网络攻击项目的文件显示,美国国家安全局对希拉克、萨科齐和奥朗德3位法国前总统都进行过监听,以了解他们的施政纲领和对外政策。去年,丹麦媒体曝光了美国国家安全局利用同丹麦情报部门的合作关系,监听包括德国前总理默克尔在内的欧洲国家领导人和高级官员。美国国家安全局监听盟友,不仅截获对方手机短信和通话内容,还能获取互联网上的搜索内容、聊天信息等。 法国24小时新闻台评论说:“美国网络监控的野心并不新鲜,他们想要窃听整个世界,包括他们的盟友。” 美国公民自由联盟—— “美国政府大规模的监控制度以及无处不在的监控力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清晰” 美国在国内外大范围监控、监听等行为,招致多方批评。美国公民自由联盟指出:“美国政府大规模的监控制度以及无处不在的监控力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清晰,并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严重影响,这种侵犯我们隐私的行为必须停止。” 美国国会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两名议员披露,美国中央情报局有一个秘密的、未公开的数据存储库,一直在美国境内实施大规模监控项目。这两名议员称,该计划涉及大量的数据收集,可以未经授权就对美国人进行“后门”搜查。美国《财富》杂志网站指出:“近10年来,美国情报机构大规模违规收集数据,这对美国来说,是最糟糕的事情。” 英国《卫报》认为,“9·11”事件的一大后遗症是,美国成了“监控无处不在”的国家,其庞大的监控基础设施数量激增,以至于没有人知道它的成本是多少,也没有人知道它雇用多少人,“多年过去了,这个监控国家依旧在秘密地运行”。曾供职于英国阿伯丁大学的国际法学教授托尼·卡蒂认为,《外国情报监视法》允许美国情报机构跟踪世界上任何人的电子活动,这被广泛认为是对世界各地人们人权,特别是隐私权的侵犯,是对其他国家管辖权的非法干预。 “人权观察”组织直言,美国政府进行大规模监控并不是秘密。“隐私权问题”网站刊文将美国形容为“监控合众国”。该网站表示,事实证明,美国的监控在打击恐怖主义方面收效甚微,普通公民反而变成了嫌疑人,“今天美国人生活在一个遍布监控的国家,这个国家还越来越多地把监控手段应用到全球其他地区”。美国凯斯西储大学法学教授科弗警告说:“艾森豪威尔总统曾让我们警惕军工复合体,现在我们面对的是监控工业复合体。”
0
0
1
赵昭
Nov 24, 2022
In 农民世界
棱镜门”   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前雇员斯诺登2013年曝光“棱镜计划”,指出美国从2007年开始,要求雅虎、谷歌、微软等大型科企交出用户数据,连德国前总理默克尔的手机都被监听。斯诺登还披露,美国2009年开始监控中国内地及香港的电脑系统。   “梯队系统”   “梯队系统”是美国牵头的多国大型情报网络,能在全球范围内拦截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并进行监听。欧洲议会曾批评该系统侵犯民众的隐私权、窃取商业秘密。   三任法国总统中招   “维基解密”2015年爆料称,美国在2006年至2012年期间连续监听三任法国总统。   丹麦成帮兇   丹麦媒体2021年爆料称,NSA利用与丹麦情报部门的合作,在2012年至2014年期间监听丹麦、德国、法国、瑞典、挪威等多国政要。
0
0
2
赵昭
Nov 20, 2022
In 农民世界
 长期以来,美国政府及其相关机构凭借自身技术优势对全世界进行大规模、无差别的监听窃密,无论是对本国公民,还是对外国政府、企业和个人,美国的监听行动已经到了肆意妄为、无法无天的地步,严重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事实一再证明,美国是危害世界的“监控帝国”。  今年5月,美国乔治敦大学隐私与技术法律中心发布一份名为《美国的天罗地网:21世纪数据驱动下的驱逐》的报告。报告披露,多年来,美国入境和海关执法局精心织就了一张复杂而庞大的监视网络,远远超出了其作为移民机构的职责。   事实上,美国在一战、二战时就开始了对进出美国的通讯进行监控和审查,此后其大规模监控的做法在整个冷战时期持续进行。在美国民权运动时期,许多美国民众还被置于政府监视令下。1972年,美国发生水门事件,滥用权力非法监听酿成一场政治丑闻。随着美国联邦调查局、中央情报局、国家安全局等机构的发展,美国监视走向制度化。尤其在“9·11”事件之后,美国政府打着“国家安全”和“反恐”名义,通过《爱国者法案》《保护美国法》《涉外情报监视法2008年修正案》等立法,不断扩大安全机关权限。   虽然美国前防务承包商雇员斯诺登、“维基揭秘”网站等将美国滥用监控的行为曝光于世,美国迫于压力于2015年通过法案结束针对美国国内的监听项目,然而实际上,美国情报机构等部门依然在未获授权的情况下继续实施广泛监控。   美国政府还长期以“国家利益”之名横行霸道,对其他国家甚至盟友进行无孔不入的监听和网络监控。   美国监控全球由来已久。无论是一战后“黑箱计划”、二战后“三叶草行动”,还是冷战期间依靠“梯队系统”获得全球范围的情报搜集能力;无论是纠集盟友组成臭名昭著的多国监听组织“五眼联盟”,还是21世纪以来通过黑客组织“方程式组织”制造后门,窥视和入侵了全球超过45个国家和地区数百个目标……美国政府对外国政府、企业和人员实施大规模、有组织、无差别的窃听监控。   近些年来,美国全球监听丑闻一再曝出。2013年,据斯诺登公开的机密文件,美国国家安全局监控了35个外国领导人的电话,并通过技术手段在全球范围内追踪并窃取手机活动信息,每天收集的记录高达50亿条。
0
0
4

赵昭

More actions
bottom of page